
1、项目分析 1)统计分析 提前对要翻译的项目进行数据和内容的分析统计。 高频词统计、术语提取、计算工作量、估计/统计重复工作、估算时间成本与效益。 2)预翻译 说明:基于选用的智能知识库,对要翻译的项目内容进行TM++自动翻译。 目的:减少翻译工作量、提高效率和质量、利用以前积累的翻译知识。
2、项目管理 1) 译前处理 说明:对要翻译的项目内容进行整理/规范化,准备翻译环境,创建项目库。 目的:便于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翻译、利用以前积累的翻译知识、便于项目管理。
2)任务分配 说明:统计工作量,分配项目工作。 目的:合理的分配项目任务。
3)译后处理 说明:各子项目内容翻译/审校任务完成后,项目管理员将各子项目翻译/审校结果(即子项目库内容)整合到项目库;并进行其它的文件整理工作、项目管理工作。 目的:项目整理、文档备份。
3、项目进度控制 说明:项目管理员可查看每个子项目的翻译、审校进度,以及已审校子项目占全部项目的比例;同时对低于进度的译员/审校员进行提醒/提示。 目的:帮助用户自由掌握工作进度,来实现按时完成任务。
4、人员管理 说明:对用户进行管理 目标:实现对企业所聘译员(包括译员和审校员)的管理,其中包括等级管理、角色定义、权限设置,来提高工作效率
5、翻译模块 1)软件界面 要求:界面简洁明了,易懂易学,易操作,方便的人机交互翻译;
2)输入方式 鼠标指点输入、键盘按键输入、混合输入方式,提高输入速度,减轻脑力劳动强度,翻译过程智能化学习。 针对汉英翻译,提供智能输入提示,提高输入速度,减少输入错误。
3)术语标示 提高翻译质量,减轻审校工作量。 多个译员共同做一个项目时,对专业术语必须只能有唯一的译文,所述专业术语及其译文都在“术语表”中定义并在翻译界面上明显。
4)表格翻译 对于表格翻译,以每个单元进行翻译。
5)在线查词/在线翻译 通过互联网(有道、Google等在线翻译网站)方便快捷地查词和利用在线翻译结果作为参考。
6、智能知识库 翻译知识的管理和利用 目的:资源合理配置,减轻服务器压力,提高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速度。 词条修改、快速组词、术语定义、单词/词组/短句查找、例句查找、TM++自动翻译。 知识库管理:支持用户对知识库的管理,各语种/各专业的词库、句库、智能知识库。
7、协同作业/共建共享 目的:促进工作效率,实现共建共享。 术语管理:一个项目一个术语表,术语表的建立、修改和维护,确保术语翻译的统一。 译员/审校员可通过客户端建议并上传术语,由服务端(项目经理)修改确定。 译员/审校员可通过客户端建议并上传翻译结果,自动保存在服务器端。 共同作业时可实时分享他人成果:词、句、句式。 翻译求助:碰到新词或或难以理解的句子时,可与其它译员/审校员交流。
8、审校过程 翻译的审校过程是整个翻译工作中质量把关的重要一环,能完全体现和保障一个公司译文质量控制能力和管理素质能力。当译者把所有的项目翻译整理完毕以后,系统流程就进入了审校过程。
1)错误检查、定位和替换 目的:检查译员的译稿中是否出现的常见错误,保证稿件的高质量 2)保留审校标志 说明:对于已经审校过的翻译项目,审校标志的保留很有必要,一个是能直观的看到审校结果,译员也能很容易知道自己的错误,而对于需要译审管理的项目,主审可以很快的检查审校人员的审校结果和报告,并能够做出最终审校。 目的:标记审校人员对译员的译稿的审校操作,并保存这些操作记录。
3)审校报告 说明:根据审校对译稿的审校结果和项目给出的审校结果,自动生成审校报告。审校报告包含译稿中的错误率,以及对译员的评价。
9、排版 1)译稿的生成 说明:生成多种格式的译稿 目标:实现快速生成(可选格式)译稿
2)字体定制 说明:按照用户需求修改译文中字体 目标:支持译文中格式字体的定制
3)版式校正 说明:检查译稿版式是否与原稿件一致 目标:统一原稿和译稿的版式
|